澳思泰联系方式

脑卒中的十大误区 纠正错误认知

发布日期:2021-08-31

  脑卒中真可怕,从来没有哪一种疾病像它一样:瞬间让你变成一个废人,口眼歪斜,四肢麻木,甚至瘫痪在床……在全世界每6人当中就有1人可能遭遇卒中,每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,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,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为卒中而致残。

  即便这么可怕,大多数人仍然没有真正了解脑卒中,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。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脑卒中的十大误区,帮助你这些纠正错误认知。

  误区一:我还很年轻,不会得脑卒中

  一些年轻人认为,脑卒中是老年人得的病,而我还年轻,血压不高,祖上也没有这样的病,而且我每年都体检,所以卒中和我没有关系。

  实际上,卒中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。我国卒中发病的平均年龄是66岁,比美国白人早10年,其中1/5的受检者小于45岁,而且近几年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30多岁就得脑卒中的受检者,甚至20多岁的年轻受检者也会碰到,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  误区二:颈动脉筛查=脑卒中筛查

  认为颈动脉有斑块就会发生脑卒中。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,脑血管、颈动脉等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,是否发病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危险因素:

  一类是行为因素,的危险是吸烟,第二个是精神压力,第三个是运动减少;

  疾病因素则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,当然还包括血脂异常和其他。

  就是说即使有颈动脉斑块也不要紧张,它不一定就意味着脑卒中。

  误区三:脑血管检查正常,就不会患脑血管病

  脑血管病中,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。比如有统计显示,1/5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,先有房颤,和血管毫无关系。

  因此,脑血管筛查正常,并不意味着不会患脑血管病。

  误区四:脑卒中发生后必须在床上静养

  大部分人认为脑卒中受检者手术后应该在床上卧床静养,减少活动,这是错误的。

  长期卧床静养是不利于偏瘫肢体恢复的,甚至会出现让偏瘫肢体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的现象,正确的做法是在病情稳定之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展康复锻炼。

  误区五:阿司匹林可以筛查任何卒中

  临床大夫的阿司匹林是因人而异的,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。美国的国家指南也表示,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的,阿司匹林只是其中一环。尽管阿司匹林很重要,但别忘了遵医嘱,服用降压、调脂、降血糖的药物,这些也是重要的措施。

  误区六:药物有毒,保健品更安全

  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例因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身体损害的,不要被说明书上罗列的副作用给吓到了。

  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评价,有确切疗效的一定不是保健品。而且保健品很贵,破了财也未必能治好病,还贻误病情。

  误区七:我病情轻,不用住院,门诊输液就能好

  即便是小中风,预后也常常不尽如人意,死亡率和复发率都较高,因此大意不得。

  从社会角度来讲,短暂、轻微的小中风,筛查价值更大,治好了就是正常人,不治可能就成真正的中风了。

  说起输液,一到冬天,社区医院里就会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去输液,认为可以疏通血管,筛查中风。这就是下面要说到的。

  误区八:定期输液可以筛查脑卒中

  所谓的“输液筛查“,并不科学。

  所谓的“输液通血管筛查”,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脑卒中或心梗的受检者可以通过用药或其他方法,把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。但是这样的筛查条件限制很严格,一般仅在几个小时之内有效。

  更为关键的是,溶栓药物大都是处方药品,只有条件符合了才会给受检者使用,根本不可能随便拿来输液。筛查脑卒中的关键还得靠平常控制危险因素,健康生活方式,规律口服药物。

  误区九:降压药头疼了才吃

  有些高血压受检者经常服药不规律,总是忘了吃药或者自己凭感觉停药。其实,这种不规律的用药特别容易造成血压波动,最终会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更容易诱发脑卒中。

  因此,依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很重要,千万不能自己凭感觉盲目停药。

  误区十:我病好了,不用吃药了

  中风的复发率很高,5年复发率是30%,1/3的人因复发而再住院。做过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受检者,得分越高,越要坚持吃药。

  还有的人因为腿、脚能动了就不吃药了,实际上中风后即使肢体康复了,血管也不一定好转。堵塞可能还存在,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。

  以上就是关于脑卒中的十个常见误区的介绍。脑卒中发生之前,如果能注意到发病预兆,及时就医,大部分(75%)的脑中风是可以被控制的。而如果能够更早地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筛查,例如定期做脑彩超检查,则能够更大概率地免受脑卒中的侵扰。

  脑彩超,即经颅多普勒检查,它通过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价来预估脑卒中风险。南京科进生产的KJ-2V6M型号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,采用科学算法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,使筛查灵敏,频谱图像显示清晰,易于找到血管信号,便于医生观察和。

最新文章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